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桃園蘆竹樂福社北管曲本

       

北管包含音樂及戲曲兩個表演型式


北管音樂,分為福祿(古路)及西皮(新路)兩派,兩個流派現以北部地區,如宜蘭、基隆、新北、臺北、桃園一帶,中部的臺中、彰化也存有不少北管組織。


北管戲曲,分為亂彈戲及四平戲兩種,演出者分為職業班及業餘班(子弟班)。四平戲源於明朝的四平腔,後流傳於福建、廣東等地,清末至日治時期為臺灣普遍流行的劇種之一;亂彈戲自日治時期約延續至1970年代,之後逐漸沒落,近年來全臺有能力演出亂彈戲,職業班及業餘班總數應不到十個團體。


桃園蘆竹山腳樂福社這本名為「賜平鼓樂譜」的手抄曲本,為社團創辦人、年逾八十歲的張順良老先生,1955(民國44年)向族中長輩學習曲樂時,長輩口述由他謄錄成文字,亦是目前社內社員學習北管時的曲譜由來。張順良先生表示,社內前輩於日治時期曾經登臺演戲,長輩告知戲種為「四平戲」,當時教授的曲樂即是演戲時後場所演奏的曲樂,故曲譜落名為四平鼓樂。張順良抄譜時,認為四平樂為「賜福平安」之樂,故在封面提字時將「四平」改為「賜平」,以期社員們福氣平安。以「賜平」為名的曲本,為筆者訪查全桃園至今仍在運作的北管團體中唯一一例,其餘各社均以北管為曲本題名。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吳敏惠
  • 創作者
    張順良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03/14
  • 媒體類型
    手稿及手抄本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