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桃園大溪慶義社土水仙童

臺灣民間子弟軒社,如:北管、南管、什音、八音、大班鑼鼓等,其人員招募來源及組成方式,大致上分為四種,一為地緣:由鄰近區域居民組成;二為業緣:由相同職業或產業成員組成;三為宗族緣:由家族內成員組成;四為組織緣:由同一組織,如廟宇信眾、商行會社成員組成等。成立於1919年(日治大正8年)的大溪慶義社,即是由土水從業人員組成的業緣組織,其成立是為了參與桃園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遶境儀式。成立初期與木業從業人員組成的協義社原屬同一社,至1950年代初期,在幾位土水業的頭人運作下將慶義社獨立為一社。


為呈現組織職業特性,也為了在遶境時展現輸人不輸陣的子弟精神,慶義社在1983年自宜蘭繡莊組裝這一對土水仙童童仔,男仙童著綠色花草衫,頭上綁著兩根沖天炮,手持土水師用工作時使用的抹刀及土旁;女仙童著藍色花草衫,頭上綁兩個包頭,手持勺子。出陣表演時,這對土水仙童模仿攪拌水泥、傳遞水泥、取水泥抹平牆壁等各式土水工作進行的樣子,充份展現土水從業人員的特色,為慶義社遶境隊伍中極具代表性的陣頭。

基本資訊

  • 出生地點-縣市區
    桃園市
  • 生年月日/時期
    1985
  • 國籍
    臺灣
  • 撰寫者
    吳敏惠
  • 卒年地點-地址
    和平東路二段107巷11弄16號6樓之2
  • 卒年地點-緯度
    null
  • 卒年地點-經度
    null
  • 性別
  • 資料使用語言
    國語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