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此張照片拍攝於金門。兩名工人正在鐵鉆(俗稱牛角尖)上敲打金屬,替金屬進行加工。早期的打鐵店沒有電力機械,只能純手工打造,遍地的砲彈變成了打鐵人的最佳材料,從各式農具、工具、菜刀到斧頭,皆需至打鐵店購買。打鐵人的舖子裡常常放著數顆撿回來的砲彈,一顆砲彈約可製成四十把菜刀,這些砲彈皆成為不銹鋼刀的最佳材料。早年在金門當兵的阿兵哥,返鄉時都不忘帶上幾把「金門菜刀」作為紀念,金門的砲彈菜刀因此名聞全台。這些砲彈主要來自於八二三炮戰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砲擊金門的砲彈彈片以及彈頭。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