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珍稀植物-武威山茶是茶?不是茶?

珍稀植物-武威山茶是茶?不是茶?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珍稀植物-武威山茶是茶?不是茶?

  武威山茶原生在臺灣南部地區,包括高雄武威山及恆春半島,最早為日據時代日本學者佐佐木舜一採集全臺灣疑似的野生山茶之一,但因模式標本遺失,後續植物學家僅能透過文獻的文字描述,但也因此受到學界注目。
       到了2003年(民國92年),失蹤了80多年的武威山茶再度被發現,但植物分類學家仍熱衷探討其身世,武威山茶最早的學名為Camelliabuisanensis Sasaki,與茶樹為同屬不同種的近緣物種,但經過學者重新分類,現在被歸類為烏皮茶屬(Pyrenaria),學名為Pyrenaria buisanensis,與茶樹為不同屬的遠緣物種,經保種種植於台中市自然科學博物館。
       茶業改良場過去由胡智益及羅士凱等人前往科博館與楊宗愈博士接洽,並贈送給茶改場保存,種植於文山分場,現仍有數棵小喬木仍保存於文山分場,雖然武威山茶不是茶,經濟利用性較低,但基於茶樹遠緣物種的保種觀點上,也是一個重要種原,另種植於文山分場也是北部生長觀察之重要據點,後續可提供學術界一個重要參考依據。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珍稀植物-武威山茶是茶?不是茶? / 撰寫者:胡智益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475445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撰寫者
胡智益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8/4/18
媒體類型
其他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