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此張照片拍攝於金門。村莊中的民宅多是閩南風格的合院,金門傳統建築以合院為主要型式,通常由一「落」搭配數個「櫸頭」,「落」指的是正屋,「櫸頭」指的則是房間,由合院的規模可推測該戶住家的人數、經濟水平。相片中可見許多合院,有單間正屋,亦有規模較大的合院。畫面前方有著成堆的竹簍、竹籃,是早年人們常使用的容器,有些是向人購買,有些則是民眾自製的容器。另外,可見少數的木桶、鍍鋅鐵桶等容器。當時的日常生活中,竹製品的身影到處可見,平價的家具是用竹子做的,婦女上街買菜時用的購物袋是竹籐編的,攤販用來盛裝各式商品的也是竹篩、竹簍,竹子與民眾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