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不同沖泡方式對茶湯氟含量之影響

圖為戴佳如小姐發表於第六屆茶業科技研討會專刊之「不同沖泡方式對茶湯氟含量之影響」研究報告。

氟是人體的必需元素之一,主要存在於牙齒和骨骼組織,在世界上大部分的地區,食物是氟攝取的主要來源,適量的氟可以預防齲齒及骨質疏鬆。茶樹能透過土壤、水、空氣吸收並累積氟化物,主要累積在老葉。茶樹生長環境、茶樹品種和茶葉嫩度會影響茶葉中的氟含量,而茶湯中的氟含量除了與茶葉中的氟含量有關之外,亦與沖泡條件有密切關係,包括沖泡水溫、沖泡時間、茶葉形狀、沖泡次數和茶水比等。

本篇報告主要是探討不同的沖泡方式對臺灣產製之條形包種茶、高山茶和紅茶之茶湯氟含量之影響。試驗結果顯示,茶湯中之氟濃度會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而減少,條形包種茶熱泡第1~4泡之氟離子濃度分別為,0.970.740.420.30 mg/L;高山茶分別為1.771.140.580.32 mg/L,紅茶分別為0.720.250.080.03 mg/L,且在冷水中亦有很好的溶出率。對於咖啡因敏感的人或不宜攝取太多咖啡因的人,亦可透過冷泡的方式,由茶葉攝取適量的氟。消費者可參考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依據日常飲食之方式及種類,評估每日之氟攝取總量,才不會因過量攝取而危害健康。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戴佳如
  • 貢獻者
  • 時間起
    201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