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李靜齋西行吟草(卷上)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李靜齋西行吟草》,上下兩卷,日式線裝,普通大和式,高廣18.8 x 13.1公分。書皮白色,保存良好,下方裝訂線紅色,上方白色。封面左側書名框內題「李靜齋西行吟草卷上」,右下側以書法題「李先麟」敬贈,顯示該卷由作者親人所贈(李先麟為李靜齋四子)。

《西行吟草》為清末遊宦文人李望洋所著詩集,內容收錄其西行中國任職甘肅知縣等職位時所著之詩作,卷首所收序文云:「以閩東耆宿,捧檄來甘,凡行跡之所閱歷,耳目之所見文,舟中覓句,馬上構思,因物感興得詩若干首,名之曰西行吟草,亦紀遊意也。」說明該吟草紀錄了作者長年宦遊異地之見聞與感悟,反映作者的人生體驗,有紀遊亦有紀實的本質。作者李望洋,字子觀,號靜齋,是清治時期臺灣噶瑪蘭廳頭圍堡人(今宜蘭頭城鎮),其為少數出生於臺灣,成年後至中國任職之清代文人,仕途歷經甘肅知縣、渭源縣令、河州知州、狄道州知州等職,宦遊鄂、豫、陝、甘等地,其生活的年代亦橫跨清領與日治時期的臺灣,特殊的生活經歷和時空背景,使得其人其文特具歷史考證的價值。

現本《李靜齋西行吟草》卷上,應為1901年(清光緒27年)年之排印本,由其子登第(名先甲)、登科(名先麟)及女婿張鏡光所校訂,釐為兩卷。上卷收錄馬宗戴所撰〈西行吟草序〉,題於1879年(光緒己卯)夏、諸家(馬宗戴、馬慎安、左海霞、李壽麟、張廷儀等人)題詩(詩讚)共31首、 以及李望洋所著詩作42首,內容記述起於西行的過程(由壺口至蘭州)〈壺口懷古〉,經蘭州任職〈甲戊四月十二日在首陽官舍有感〉,終於渭源任職期間〈答魏克卿冒麗川索和詩〉。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陳朝洋
  • 取得方式
    收藏者授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中國
  • 撰寫者
    柯舜鐘、江寶釵
  • 創作者
    李望洋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日治時期明治年間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