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校訂標註十八史略讀本》卷三,線裝書,直式右翻。封面左上題簽「校訂標註十八史略 三」「中洲三島毅校閱」、「鹿門岡千仞閱」、「鳳岡今井匡之校訂」,右側貼條文字可辨者,「歷史門」「第二○號ノ九ノ三」「共七冊」,為「臺中師範學校」的圖書編目。本套書應為三屋清陰擔任該校教職後所得。
卷三直接進入內文,收錄「東漢」「三國」「西晉」三個段落,「東漢」自「世祖光皇帝」始,記載到漢獻帝被曹丕逼迫禪讓帝位,最後總結「漢自高祖元年為王,五年為帝,至是二十四世,四百二十六年。」
繼則為「三國」,以「漢」為標題開篇,旁署「附魏吳二僭國」,主文前有按語「按曾氏云,天下非一統者,本可各自一國編集,又恐初學讀者迷其時代之先後,今但以一國源流相接者為提頭,而附同時之國於期間……此書以漢接統云。」三國時代,以劉備為正統,稱其為「昭烈皇帝」,魏、吳方面的史事,散入與蜀漢互動的描述內,亦僅稱「魏主」「吳主」,不以帝王名號作為條目開篇,對蜀漢的總結為「自高帝(按,高祖劉邦)元年乙未至後帝禪(按,後主劉禪)炎興癸未,凡二十六帝,通四百六十九年而漢亡。」
西晉以「西晉世祖皇帝」(司馬炎)開篇,至「孝愍皇帝」出降劉曜,「凡四世,五十二年,琅琊王立於建業,是為中宗元皇帝。」作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