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7年(民國106年)刊載於茶業研究彙報36卷,由鄭混元發表的「不同品種、茶類、乾燥與貯存對臺灣緊壓茶原料及成品品質、茶湯水色之影響」論文。
參試品種為臺茶十二號、香櫞、臺茶八號及永康山茶,分別製作綠茶、包種茶、紅烏龍茶及紅茶。二種乾燥處理為日曬及烘乾(對照)。
試驗結果顯示,臺茶十二號為適製緊壓紅烏龍茶、包種茶及綠茶,香櫞亦適製緊壓紅烏龍茶,永康山茶及臺茶八號為適製緊壓紅茶,臺茶十二號及香櫞之成茶品質亦佳。大葉種製成紅茶及紅烏龍茶品質優於綠茶及包種茶,貯存前後呈現相同的趨勢,小葉種則以包種茶及紅烏龍茶優於紅茶及綠茶,貯存前後包種茶稍呈現不同的變化。未經貯存茶葉品質以烘乾優於日曬,而且以綠茶及包種茶在不同乾燥處理呈顯著差異,紅烏龍茶及紅茶差異不大;經貯存一至二年反而以日曬優於烘乾,紅茶及紅烏龍茶品質呈顯著差異,綠茶及包種茶差異比較不明顯。未經貯存不同乾燥處理之散狀茶茶湯L、a、b及△E值差異不大,經貯存一年茶湯L值呈現下降現象,茶湯a、b及△E值大多呈現上升。不同乾燥處理緊壓茶茶湯L、a、b及△E值變化不大,不同年度之L、a、b、ΔE值則因茶類而呈現上升或無變化。緊壓茶茶湯L、a及△E值年度變化小於散狀茶,茶湯b值的變化約略呈現相同的趨勢。
本試驗結果顯示,經過貯存處理後日曬之緊壓茶類品質優於烘乾茶葉,以日曬方式自然乾燥具有節能減碳作用,為值得開發利用的低碳環保茶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