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7年(民國106年)刊載於茶業研究彙報36卷,由鄭混元撰寫的「機採茶園留養枝條對茶菁及製茶品質之影響」論文。
本試驗目的在探討茶樹枝條留養對機採茶菁及製茶品質之影響,在臺東縣鹿野鄉龍田臺地青心烏龍及臺茶12號茶園進行試驗研究,藉此做為留養茶園機採可行性評估。試驗處理包括(A)全年機採、(B)全年手採、(C)全年機採三次(春、秋、冬機採,其餘留養停採)、(D)全年機採二次(春、冬機採,其餘留養停採)。
試驗結果顯示,全年機採區葉片數的分佈隨著茶季逐漸往下層葉集中,而手採區及留養機採區則往上層葉分佈,全年機採區芽葉整齊度隨著機採次數逐漸趨於整齊。茶菁品質分級以手採區一心二至三葉呈現較高的比率,全年機採區及留養機採區則以一心四葉以上比率較高,而且有較多的茶梗及碎葉。製成條型包種茶及綠茶以手採區有較佳的品質,機採區茶葉形狀不佳,而且茶梗及黃片比率高於手採區,已達到顯著的差異,青心烏龍及臺茶12號呈現相同的變化趨勢。成品精製後之品評分數在處理間差距已縮小。
本研究結果顯示,機採鮮葉在嫩度及勻整度明顯低於手採,但滋味與香氣接近或稍優於手採毛茶,兩者品質接近,精製加工後品質更趨一致。本試驗二品種分別製作包種茶及綠茶有相同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