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機採茶園留養枝條對茶樹芽葉性狀及產量之影響

圖為2017年(民國106年)刊載於茶業研究彙報36卷,由鄭混元發表的「機採茶園留養枝條對茶樹芽葉性狀及產量之影響」論文。

  本試驗目的在探討茶樹枝條留養對機採茶菁芽葉性狀及產量之影響,在臺東縣鹿野鄉龍田臺地青心烏龍及臺茶12號茶園進行試驗研究,藉此做為留養茶園機採可行性評估。試驗處理包括 (A)全年機採、(B)全年手採、(C)全年機採三次(春、秋、冬機採,其餘留養停採)、(D)全年機採二次(春、冬機採,其餘留養停採)。

  試驗結果顯示,青心烏龍不同處理茶樹之樹冠幾乎未達到顯著的差異,臺茶12號則以全年機採區大於手採區及留養機採區,而且達到顯著的差異。茶芽性狀及葉片農藝性狀以手採區及留養機採區大於全年機採區,而且隨著機採次數逐漸趨於明顯。無論茶季或年度,品種間以臺茶12號在不同處理大部分芽葉性狀達到顯著的差異。機採區萌芽密度隨著機採次數逐漸增加,而且高於手採區,大部分茶季手採區與留養機採區則未達到顯著的差異。品種間以臺茶12號萌芽密度達到顯著的差異,以全年機採區大於手採區及留養機採區,青心烏龍則差異不顯著。留養機採區與手採區之芽葉性狀及萌芽密度差異不顯著。青心烏龍不同處理之百芽重及產量並未隨著採摘次數呈現非常明顯的降低或增加,臺茶12號處理間百芽重及產量則達到顯著的差異,以全年機採區產量最高。

  機採茶園留養枝條可以促進枝條生長,恢復活力,藉此栽培模式因應氣候變遷及勞力缺乏之衝擊,唯尚需配合其他栽培管理措施,提高產量,以達到經濟效益。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賴正南
  • 貢獻者
  • 時間起
    2017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