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高海拔茶區春茶機採可行性評估

圖為2016年(民國105年)刊載於茶業研究彙報35卷,由劉秋芳與羅士凱等八位研究人員發表的「高海拔茶區春茶機採可行性評估」論文。

本試驗在嘉義縣梅山鄉太平村海拔1,200公尺之茶園進行,調查單位面積採收量、茶芽性狀、品質、化學成分、營養元素含量及成本分析。

結果顯示,臺茶12號機採茶菁單位面積產量、茶葉感官品評之總分、茶胺酸、咖啡因及總兒茶素、氮含量皆顯著較手採高。每公斤機採茶菁製成毛茶後的成本為505元,手採茶為1,039元,兩者相差近1倍,每0.1公頃茶園機採茶毛利為107,610元,手採茶為78,082元,毛利增加29,528元。青心烏龍茶樹兩種採收方式在各調查項目之結果差異不顯著,惟機採茶菁在氮、鉀及鋁含量顯著高於手採,其他元素含量比手採茶菁有較高之趨勢;每公斤毛茶機採成本為654元,手採茶為824元,機採茶製茶成本低於手採茶,但經挑梗後的毛茶量低於手採茶,每0.1公頃茶園毛利機採茶為75,500元,手採茶79,836元,手採茶略高機採茶4,336元。顯示高海拔茶區春茶應可以機械替代手採,因應採茶人力不足之問題。

高海拔茶區春茶採收,機採除了茶菁碎葉比率較高、坡度高不易操作外,仍有茶菁採收之效率高、較能控制適採期、露水乾後再進行採收茶菁含水率較低的優點,兩品種之毛獲利表現以臺茶12號較好。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賴正南
  • 貢獻者
  • 時間起
    2016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