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不同水質對綠茶熱泡及冷泡之茶湯化學成分之影響

圖為2015年(民國104年)刊載於茶業研究彙報34卷,由戴佳如、楊美珠與陳國任等五位研究人員發表的「不同水質對綠茶熱泡及冷泡之茶湯化學成分之影響」論文。

為了解沖泡水質和溫度對茶湯中各化學成分含量之變化,本研究利用7種水質,包括逆滲透水 (處理A)、自來水 (處理B)、市售包裝飲用水 (處理C、G) 和市售包裝礦泉水 (處理D、E、F),對綠茶進行熱泡及冷泡,以了解水質對熱泡及冷泡茶影響之差異性。試驗結果顯示,以B、D和E水質熱泡之綠茶茶湯,其EGC、EGCG和總個別兒茶素含量顯著低於其他處理,但是GC、C和GCG含量則高於其他處理;以B、D和E水質冷泡之綠茶茶湯,其EGC、EC、EGCG、 ECG和總個別兒茶素含量都低於A、C、F、G。以自來水熱泡之茶湯,隨著分析時間的增加,GC、EGC、C、EGCG和GCG測值逐漸下降,至20小時時,分別為初始測值的82.10 %、76.71 %、87.61 %、75.22 %和88.37%,而EC和ECG則相對穩定,含量分別為99.50 %和98.66 %,顯示以自來水熱泡之茶湯,其茶湯中的兒茶素具有高度不穩定性,推測是受到pH和離子的共同影響所造成的。

根據本試驗之結果,用不同水質沖泡綠茶,不管是熱泡或是冷泡,在高pH及高離子濃度的水質都會造成總個別兒茶素含量的下降,主要是EGC和EGCG含量降低所造成。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賴正南
  • 貢獻者
  • 時間起
    201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