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5年(民國104年)刊載於茶業研究彙報34卷,由李台強、胡智益與陳右人五位研究人員共同發表的「茶樹新品種臺茶22號育種試驗報告」論文。
茶樹新品種「臺茶22號」係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於1996年(民國85年)利用父本青心烏龍與母本臺茶12號之人工雜交種,經過單株選拔試驗,品系比較試驗及性狀檢定試驗後,於2015年(民國104年)取得品種權。
本品種在中低海拔栽培區試驗結果顯示,其樹勢及樹型類似臺茶12號,萌芽期屬於早生種,成葉葉形介於青心烏龍與臺茶12號間,單季茶菁產量高於臺茶12號與青心烏龍,抗病蟲害特性與臺茶12號類似,製造包種茶具有濃郁花香與甘醇滋味,感官品評分數優於青心烏龍與臺茶12號。由於本品種兼具有高香型且生長勢強的特性,未來期能在中低海拔茶區發展,不但能讓市場的風味更加多元化,更可提供衰老茶園更新之用,增加茶農收益。
此新品種是為了降低氣候暖化對茶產業的影響,並在低海拔茶區建立優質茶專區,所推出可維持高香且為耐逆境的茶樹替代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