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石川欽一郎

本籍靜岡。擔任第1-5回(1927-31)臺展西洋畫部審查員並出品畫作參展,畫作簽名以「ISHIKAWA-KIN」落款,「ISHIKAWA」即「石川」、「KIN」即「欽」之日文讀音。1927年《臺灣日日新報》「畫室巡禮」專欄的記者曾到臺北第一師範學校(今臺北市立大學)的煉瓦(紅磚)建築3樓的博物標本室進行採訪:「如今要我們用拙筆寫印象記或訪問記,實在為難,因為石川在我國(日本)畫壇太有名氣了,因此,就本島(臺灣)畫壇有此榮幸迎接石川的這個意義上,在此予以重新介紹。(略)當時中學的老師,只有石川一人會以『君』字來稱呼學生,例如『某某君』」,可知石川當時的高知名度以及紳士風範。石川1907-16年來臺擔任陸軍通譯官兼任中學校囑託教員,滯臺期間,石川在軍務、教學、畫會或辦展之餘,還繪製呈獻給天皇或皇族的作品,或例如1908年臺灣博物館成立,其陳列品中也包括「陸軍幕僚則有石川欽一郎氏所筆之大額面」,「大額面」即大幅畫作,又或1909年日英博覽會的臺灣館「蕃人模型室的背景是由石川欽一郎氏執筆的濁水溪上流風景」等等,儼然是總督府的「御用」畫家。

基本資訊

  • 讀音
    イシカワ キンイチロウ(Ishikawa Kinichiro)
  •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性別
  • 出生地
    靜岡市淺間神社附近
  • 出生年月日
    1871.8.8
  • 卒年月日
    1945.9.10
  • 來源
    1.〈官紳紀事〉,《臺灣日日新報》,1907-11-07(版2)。2.〈博館列品〉,《臺灣日日新報》,1908-10-04(版2)。3.〈南投蕃界寫生畵の献上〉,《臺灣日日新報》,1909-07-24(版2)。4.〈日英博出品蕃人及茶摘女模型〉,《臺灣日日新報》,1909-12-17(版3)。5.〈本日の番茶會 石川氏送別會開催〉,《臺灣日日新報》,1916-08-05(版7)。6.〈臺展アトリエ巡り(二十三)淡水河の風景 画壇の一人者 石川欽一郎〉,《臺灣日日新報》,1927-10-03(版3)。7.立花義彰,〈石川欽一郎ーーある明治精神の誕生とその終焉〉,《石川欽一郎展》,靜岡縣立美術館,1992,頁8-17。
  • 父母
    父石川直
  • 撰寫者
    李淑珠
  • 臺府展入選屆別(年)
    臺展第1-5回(1927-31)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