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曙光期刊:4期

化傳統文化為文化傳統─原住民生活美學李奇茂水墨創作展頁首東臺灣不但具有特殊地理景觀,也有豐富的人文資源,尤其獨特的原住民藝術,更是我們珍貴的文化資產,千年以來孕育出一種自然、樸實,充滿著活力而有生機的生活美學。而這種生活美學也是順應環境,延續文化生命,所產生的生活方式,我們不該以外力去干擾或企圖以現代文明去改變。臺東榮譽縣民李奇茂,1925年生於安徽渦陽,1949年隨政府來臺,1950年於臺北市中山堂舉行個人畫展,1956年更考進臺北政工幹校美術系,接受正規美術教育。幾十年來,在臺灣以藝弘道,以特有的東方藝術水墨行腳天下,發揚中華文化。他從傳統出發,融入中外藝術思潮和臺灣文化,發展出特有的藝術風格,化傳統文化為文化傳統,為傳統水墨找出一條新路。而原住民生活中那種純樸自然,非常有韻律和節奏感的元素,也是他創作的泉源。李教授深愛臺東,也以身為臺東榮譽縣民為榮。十年來他曾在總統府前與原住民共舞,並參加臺東縣新春開筆、都蘭山藝術節、南島文化節、詩歌節、釋迦節、彩妝節、知本溫泉藝術節,更常幫助臺東原住民,鼓勵學生以原住民題材創作,邀請中國大陸知名畫家來臺東畫原住民。一年前,李教授向我提起要創作一系列原住民作品,因此他特地多次到臺東來創作,參觀史前文化博物館,並深入原住民部落,訪視耆老,參加祭典,激發創作的靈感。他用水墨的媒材創作出原住民生活的美學藝境,描繪原住民歌舞、打獵、捕魚、採釋迦等情景,作品中不只是敘述故事,而是傳達一種美學境界,尤其最近的幾件漂流木和石頭的作品:〈山河戀〉、〈叼菸斗的耆老〉、〈我在南島頭,你在南島尾〉,更是精采,值得玩味。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在文建會支持下館舍整修,今年四月終於完成展覽空間的改善和外觀的美化,以及茶文化生活工坊、藝文沙龍的啟用,宣示了東臺灣另一個美學的開端。我們相信藝術可以改善社會,美學可以提升生活品質和品味。李奇茂教授八七高齡,仍然對生命懷著高度的熱情,執著藝術的理想,創作不懈,對臺東文化更懷有熱切的期許,此次用實際行動共襄盛舉並捐贈作品給本館永久典藏,令人感動。在此致上最高的敬意和感謝

基本資訊

  • 替代主題
    化傳統文化為文化傳統─原住民生活美學李奇茂水墨創作展
  • 地點名稱
    都蘭/知本溫泉/下館/東文/東榮/知本
  • 緯度
    22.8723/22.6922/23.8761/24.3376/24.3089/22.7061
  • 經度
    121.227/121.017/120.642/120.874/120.852/121.04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