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曙光期刊:50期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為推展藝術文化教育同時增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特規劃辦理「山海畫語-兩岸花東山水交流寫生活動」,本活動是利用寫生活動將花東之美推廣出去,同時發展兩岸的觀光與熱絡文創產業,再將藝術的創作辦理兩岸山水特展,將兩岸交流推展至更高的境界﹗為了讓參展藝術家更能體悟花東山水之美,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特於6月9日至10日規劃辦理兩天一夜的寫生活動。活動第一天,林館長熱情迎接陪同來自全國的藝術家,包括了臺北林昌德、唐健風、吳長鵬、陳主明、臺中謝里法、吳依凡、簡雪豐等教授及高雄圓暘法師,臺南曾興平教授、花蓮林永利教授、臺東黃東明、林勝賢、林東貴、江美惠等老師、無盡雅集畫會員等。志同道合的藝術界朋友,第一站來到臺東利吉小黃山,小黃山嶙峋的山脊、千巖競秀連綿不斷,山水如畫;黃昏時刻又是金黃絕壁、峭立千仞;遠眺壯麗都蘭山,氣勢雄偉,已把藝術家的畫筆,逗得不能歇。第二站來到鹿野高臺,居高臨下,俯瞰一塊塊茶園,仰望藍天飛行傘點綴其中,景致之美,是視覺中奢華的享受,也震撼寫生激情,觸動內在感受!第三站來到花蓮富里鄉六十石山,直達山頂,大家又立刻動筆,有的畫水墨、有的畫水彩、有的畫素描。一片片無邊境的金針花田,有如一塊塊地毯,鋪蓋在一重重的山嶺上,這些風景被藝術家的畫筆緊緊的跟隨著。也受邀參加活動的利貞傳播有限公司劉瑞紋記者,又是採訪、又是捕捉美景、也忙得不亦樂乎!活動第二天,綿綿細雨中來到磯崎海灣和長虹橋,雨天作畫、別有詩意,山已不再現雄偉,水已不見湛藍,原來我已被當下的境感動著,帶領到更柔軟、更敏銳的意境,這些寫生的激情,相信一一的烙印在參與藝術家的畫布裡。花東山水在雨水的洗滌下,更顯清新,從東管處遠望層層疊疊的梯田,不同的「綠」交錯著美麗的色彩,東河橋下的奇岩異石,更敘述著她的輝煌歷史。最後一站來到「潮音小築」,藝術本是如此,「人性」與「自然」配合,在當下吳長鵬教授寫下了﹕「潮音樂聲、帶來福音」。唐健風教授也寫下﹕「千年不變的風景,只因有不同的雅敘,便有了同的新貌」。而我也寫下﹕「潮躍」客來訪,「音」止樂不息,「小」雨滴答作,「築」繫友誼情。兩天的寫生活動,個個收穫滿滿。彼此因為有相同的默契,而相知。有珍貴的緣份,而相識。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7月19日至8月15日,中正紀念堂的「兩岸花東山水特展」精彩可期!

基本資訊

  • 地點名稱
    中正紀念堂/都蘭/鹿野/富里/磯崎/北林/利吉/東山/東山/東明/東河/東河橋/東管處/長虹橋/東元
  • 緯度
    25.0354/22.8723/22.9115/23.1752/23.7081/23.7753/22.8548/23.9639/23.9236/24.9765/22.97/22.9742/23.0199/23.469/25.0213
  • 經度
    121.52/121.227/121.136/121.248/121.547/121.457/121.15/120.6/120.865/121.083/121.306/121.307/121.328/121.491/121.11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