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曙光期刊:30期

琉球紙沖繩心─手製紙的溫度與美感文◎舞姬每個人都知道「紙」乃東漢蔡倫所發明,但根據埔里當地製紙業者的說法,早期臺灣的手工製紙技術都是由日本師傅古法傳授。11月中旬,臺東生活美學館邀請了日本沖繩縣堪稱琉球紙界的國寶級大師安慶名清,特地風塵僕僕前來教大家認識琉球紙,讓大家親身體驗手漉製作和紙。琉球紙1686年在沖繩的歷史上首次登場,一位名叫大見武馮武(唐名叫做関忠勇)的人,受首里王府之命,前往薩摩(今之鹿兒島)學習杉原紙與百田紙漉紙技術。歸國後,被任命為造紙長,隔年,搬到城邊的首里金城村,抄紙工藝才算真正的問世。到了1717年,4名下級的武士家族聯手開發全面推廣琉球獨特的芭蕉紙。芭蕉紙,是使用芭蕉布不用的內側皮所製成。它的特徵是纖維既粗又強韌,含有大量的非纖維素。製紙的每道步驟全靠手工,最後將榨好的紙貼在木板上,日照晒乾。最後,紙面自然浮現的美麗木紋,是這種紙最大特徵。芭蕉紙生於沖繩,也因處於沖繩,才得以延續生命。

基本資訊

  • 替代主題
    琉球紙沖繩心─手製紙的溫度與美感文◎舞姬
  • 地點名稱
    埔里/埔里/杉原/白河
  • 緯度
    23.9712/23.9649/22.8394/23.3488
  • 經度
    120.948/120.97/121.187/120.41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