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與菲律賓的共同歷史經驗

  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臺灣與菲律賓的共同歷史經驗」為《臺北市的:小菲律賓》創作過程中所蒐集關於中山北路「小菲律賓街區」在地特色及其背後文化意涵的素材之一,包含三張圖像資料,並於影片導覽中以動畫影像穿插呈現。
  根據考古與語言學的理論,認為臺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南島語族的擴散是由臺灣經蘭嶼、巴丹島,到達菲律賓,再由東南亞島嶼遷往大洋洲。其中,達悟族(雅美族)人與巴丹島人在語言與文化上要較雅美族人與臺灣原住民相似,但在遺傳上,雅美族人卻與臺灣原住民相近。
       在現代,臺灣人很多在求學時期,都會有所謂的「移動經驗」,其實跟這些來到臺灣的菲律賓人並沒有什麼不一樣,菲律賓人很重要的一個特點是將外來的東西轉化、融合成自己的一個樣子。這個其實聽起來並不是非常陌生的一件事,因為臺灣的歷史經驗也是這樣的:我們有很多不同的外來的文化、人群,共同居住在這個島嶼,菲律賓的經驗正是可以讓我們去認識到臺灣,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以及我們應該要怎麼樣去看待在這一個島上生活的人們、文化。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 創作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 時間資訊
    登錄日期
    2020/04/08
  • 媒體類型
    圖稿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