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小菲律賓」為《臺北市的:小菲律賓》創作過程中所蒐集關於中山北路「小菲律賓街區」在地特色及其背後文化意涵的素材之一,包含兩張圖像資料,並於影片導覽中以動畫影像穿插呈現。
我們講到「小菲律賓」,指的是位於中山北路聖多福教堂後面、有許多東南亞商店零星散佈的街區,而雙城公園,也是菲律賓移工們彌撒結束後的聚會場所之一 ,其中一個移工詩社也是以雙城公園為集會場所,喜愛寫詩的移工文青們時常在此討論詩作,進行詩的對辯。「小菲律賓」街區大約於1957年美軍撤臺以後逐漸形成,──即便對於很多臺灣人來說,不會覺得這個地方叫小菲律賓,因為對臺灣人而言,中山北路在分類上仍然是很高級的商業區,但是,假日的時候,通常有很多的菲律賓人聚集在這個地方,本來,臺灣人沒有辦法做他們的生意,而為了解決這個假日沒有生意可做的問題,商家就會在假日的時候租借給菲律賓人,或甚至雇用菲律賓人,專門做菲律賓移工的生意。所以在這個街區,就形成了平日跟假日以完全不一樣的店鋪的使用的型態,可以說是在台北市非常獨特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