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見證臺灣紅茶歷史的建築,出處為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七十週年紀念專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編印。
年代久遠的錫蘭式紅茶工廠為三層樓建築,建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一樓為牆厚一尺之水泥磚造結構,二、三樓為臺灣紅檜、扁柏等高級木材建構之木造建築,因應製茶的需要,左右對稱格局是其重要特色之一。雖經1999年(民國八十八年)九二一地震,仍屹立不搖,老而彌堅,目前已列為歷史建築。
在現代設備尚未出現前,因應溫、濕度調節之需要,為數眾多的窗戶與設計精巧的通風閘門,是紅茶工廠必備的設計與要件,亦是其重要特色;其中圓形窗與半圓造型之遮雨棚,對線條分明的建築物有潤飾效果,並為紅茶工廠增添一股藝術的氣息與浪漫的美感。風格獨具的老風扇,雖已不再運轉,但仍堅守崗位,為歷史作見證,而保持完整的木造萎凋架,始終與大家一起為「臺灣紅茶」的未來打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