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地點未知。村莊中的一角,幾名孩童在一起聊天、嬉鬧,兩名美國孩童也加入他們的團隊中,他們之間隔著一道圍欄,但這並不影響孩童間的嬉鬧。圍欄的裡側,兩名美國女童穿著著洋裝,上頭縫著動物的圖樣;圍欄的外側,四名男童穿著不合身的衣服,衣服多半被男童們穿著許久,又或者是從兄長那接過手來使用,兩名男孩還背著幼小的弟妹。照片的右下角可見,圍欄裡側的地面上鋪蓋著磚頭、水泥;外側的地面則是居民們長年走動而形成的小徑,後頭可見鬆散的竹籬笆以及低矮的木製屋舍。藉由孩童們的衣物、兩側的建築,圍欄內外的生活水平鮮明地呈現在眼前。 戰後初期,一些美國人居住於臺灣,他們絕大多數是美援時期派駐於臺灣的美軍顧問團軍士官,以及與他們一同暫居於此的眷屬。相較於本地人,他們的生活水平是十分地優渥,孩童們在此地也可以進入教育設備、師資齊全的美國學校。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