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社大20:做伙學習,翻轉地方》-社區大學與地方政府

2018年是台灣社會推動社區大學二十週年,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與全國社大校務工作者、講師、學員合作於台北、高雄兩地舉行「做伙學習,翻轉地方:社大20週年特展」。這是一場「以社大人為主體的展覽」,以靜態展、真人圖書館、在地對話與見學小旅行、論壇、特色課程等多元形式,由社大人自己敘說社大運動的發展史、由社大人自己面向公眾,向城市裡更多的學習者分享自我在社大的學習與轉化。


本文為分場論壇「社區大學與地方政府」的與談稿,由北門社大2.0成員柳秀慧所寫。該場論壇邀集最直接影響社大辦學結構的利害關係人—地方政府代表與社大辦學者,對談益於社大發展的委辦條件原則。主持人為旗美社大校長張正揚,與談人有宜蘭縣政府社大業務承辦人方昊擎、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社教科股長林茵睿、北投社大校長謝國清等,而柳秀慧作為在2018年爭取「北門社區大學」經營權失利,進而自組社群—北門社大2.0—的原北門社大團隊,更代表了釐清地方政府與社大關係的犀利聲音。


內文提到,在現行「契約委外」的結構下,社大經營團隊與地方政府的關係是以「短期契約」為主,很難建立信任基礎,而在缺乏信任關係,又對彼此運作狀況不了解的情況下,雙方僅能緊守契約的法律義務,這不僅容易讓地方政府訂定過於苛刻的契約規範,也讓社大經營團隊失去專業自主性。同時,許多地方政府還用「階層式/上對下」的管理思維在看待社大,而社大經營團隊在不願失去承辦權的情況下,也會逐漸放棄與政府對話的可能性。柳秀慧認為,「法治上的主體性」,是社大能否永續經營的關鍵,而這是社大目前還缺乏的地位。她也提出在社大這般「公私混合」的體制下,地方政府更應以「夥伴關係」來看待社大,才能降低建立信任基礎的門檻。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蔡君頤
  • 創作者
    柳秀慧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8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