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提出成立「原住民部落大學」的緣由

2001年4月,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的執行長林孝信為該年的社大全國研討會議程規劃了五大主軸,分別是原住民運動、勞工運動、農村、非營利組織、災區重建;其中,社大與農村、社大與原運,後來衍生出了「農村型社大」及「部落社大」的推動工作。在2000年初期,社大運動也實際醞釀出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的開設辦法以及補助、輔導的相關措施,而國內第一所原住民部落社大—南島社大,更於2001年10月23日成立,該團隊至今仍持續開設振興族群產業的課程,以及推行回復傳統領域的部落主權運動與東海岸航海文化重建。這些皆為目前台灣的「部落大學」系統奠定了運作的基礎。


本文件為原住民部落大學籌備小組所寫的〈部落大學籌備計畫書〉,可代表當時台灣正在籌設部落社大。在緒論裡提到,當時台灣已陸續成立三十所社大,社大是一個「新的知識建構過程,讓學院裡的知識回到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超自然的互動關係中」,在社大,知識與生活、文化脈絡、信仰等是相結合的,這種價值的提倡,對原住民而言,「是一種遲來的正義」,也符合原住民「在生活中學習與傳承」的知識建構過程,因此社區大學的構想與概念,應延伸至部落,透過推動原住民部落社大來復興族群文化。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蔡君頤
  • 貢獻者
  • 時間迄
    2001
  •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