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九九八年台北市文山社大成立迄今,社區大學對台灣的社區產生了可觀的影響;同時,在社區大學內部也產生不可忽視的瓶頸。社區大學的發展,基本上是一個和社會持續辯證互動,並且不斷克服與超越的過程。
我們看到大量的成年人,因為參與了社區大學的學習活動,使得自身的生活起了根本的變化,這些變化表現在對身份的認同、對生活的感悟,以及觀看世界的角度;不同的區域和領域,更多的個人與組織,經由社區大學的培力與串連,而產生更緊密的聯繫。可以說,社區大學正在社區裡面進行一場緩慢但是有效的「生活民主」運動。
社區大學不分城鄉,應當跨越傳統的城鄉藩籬,共同關懷台灣農村的議題,例如安全食物、農村學校,同時致力於打破城鄉的不等價交換關係。
社區大學和社會之間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關係,社大的課程和議題規劃來自於社會現實,學員來自於社會角落,社會計室社大的養分來源,但同時也是亟欲改造的對象。
挖掘社會現實並組織改造行動,正是台灣社會對於社區大學的期待,也是社區大學無法逃脫的社會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