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社大二十運動大事紀》-重建社會力的教育實踐運動(1990~1998)

1997年,教改運動者黃武雄為文倡議台灣應全面設立社區大學。這個構想源自他對台灣社會的觀察與分析。他認為,解嚴以來,台灣忽略了讓人民參與社會重建的階段,直接進入代議政治,而群眾間亦缺乏全面學習現代知識與民主文化的機會;這使得「菁英主義」與無止盡掠奪環境資源的「擴張主義」持續蔓延,社會革新的基礎並不穩固。在他的規劃裡,社區大學應包含平等的知識討論、豐富創造性生活的技藝實作、組建參與社區事務的自主社團等學習活動,讓人民進而形成能夠覺察自身與外在世界辯證性關係的世界觀,並透過「行動」由下而上重建社會秩序。


1998年9月28日,第一所社大文山社大試辦開學,隔年,青草湖社大開辦;在短短三年間,全國社大數量迅速增長,至今已近百間。


這是解嚴後的第一個十年左右,在相對開放的政治機會結構中,社會運動者開始了計畫性、組織化的行動策略,卻亦有其侷限,社會運動實難改變社會內部的價值規範與社會關係。在這樣的情境下,主張深入常民生活與在地文化之基進改革的社會運動興起,包含1995年正式推動的「社區總體營造」、社大運動等。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蔡君頤、左孟平
  • 創作者
    蔡君頤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8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