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1、2拍攝於2010年(民國99年),於彰化縣彰化市中山里溫泉路31號,為文史工作者蔣敏全提供。於2002年(民國91年)11月20日審議登錄為彰化縣歷史建築。後於2022年(民國111年)進行修復工程,照片3攝於該年,由彰化縣文化局提供。彰化八卦山大佛屹立的位置,原為清代的鎮番亭、定軍寨的處所,日治改建為北白川宮能久紀念碑及景觀公園。大佛全身以鋼筋水泥雕塑而成,自蓮花座起佛身高72台尺。八卦山大佛風景區,曾是台灣八大勝景之一。
1951年(民國40幾年)彰化縣長陳錫卿提議整建拆除紀念碑後的八卦山景觀,1954年(民國43年)由善化堂堂主世溪松等信徒發起籌建黑色如來大佛事宜。1956年(民國45年)經縣政府核准興建,由彰化市善化佛堂堂主世溪松、彰化縣商會理事長王裕芳及信士陳許碧梧等人組成「八卦山大佛建造促進委員會」,發起各方善信士女捐獻建造基金,並向彰化縣政府申請租用南郭段30地號公有土地,開始建造大佛。
工事於1956年(民國45年)3月4日由陳錫卿縣長主持破土奠基開工興建,並開闢一條運送建築材料的環山道路,1959年(民國48年)因為八七水災影響,經費不足被迫停工。後經過各界善信捐助再復工。1960年(民國49年)5月15日改組建造委員會,成立「財團法人彰化縣八卦山風景協建會」,組織董事會正式申請立案聘請地方熱心人事為董監事,負責集資策劃建造工作。1961年(民國50年)五月竣工,總工程費350餘萬元。落成後為遠東地區最大之佛像景觀,也是彰化縣最具代表性的景觀地標。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