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庶民生活-南管

》關於南管南管是閩南泉州一帶的古代音樂,常用於戲曲扮演時。金門南管樂的興盛,當追溯到清康熙帝52年。話說當時適逢康熙帝六旬萬壽,時值夜晚,周遭一片沈寂,前住祝壽的南管樂師奉命演奏;因映襯寂寥肅清場景,氣圍獨特,康熙深受感動,於是頒賜「御前清客」。至此,金門的南管樂便有一種質樸的堅持,出陣多為迎神賽會或婚喪喜慶;不以樂曲謀利,不重曲藝化的表演性。南管樂以五人為一組,一人執檀板,按拍而歌,諸樂伴奏。所用的樂器,為琵琶、洞簫、二絃、三絃,或加橫笛、小哨吶、木魚、鐘罄。近三十年來,受軍管戒嚴的影響,民間文化活力趨於保守,傳統的金門南管樂因與政治無涉,才逐漸設有組織;尤其是到了1996年,配合文建會政策推動了「金門鼓吹樂保存傳習計劃」和「金門傳統音樂研習計劃」,以現代化教法,改變了人們對傳統音樂的刻板印象,讓金門南管樂有了傳承與重生。參考書目:《金門民間戲曲》,楊天厚、林麗寛著,金門學叢刊,稻田出版,2001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