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庶民生活

金門由傳統的宗族家族而發展成特殊的自然聚落,其空間組成,大致可分為居民建築、宗祠寺廟、田(園)、與一些公共產業(宗廟前埕、道路、井、池、風獅爺)等「庶民生活—以古崗聚落為例」中大多數的照片,都是在1991年攝影機管制一取消後,董振良馬上帶著一台照相機與攝影機奔回家鄉,紀錄下「最新鮮的金門」。這一區塊的照片,像是一個悶罐多年的軍用牛肉罐頭,才一敲開,罐頭的新鮮鐵味和著像紅土的樸拙肉味,爆溢綻開。也像是四月濃霧終於化開,一座處女島嶼還來不及裝扮,露出靦腆卻絕對樸拙的容顏,面對不慎熟悉的世界。除了拍照,董振良同時用Super-VHS攝影機拍成了「回家找日子」。「日子」怎麼找?看似有趣的片名,卻透露出四十多年攝影機管制的無奈。過去的「日子」,原本不知道要儲存在記憶中多久以後,才可以顯影出來,好不容易盼到禁令解除,在擔心「日子」將不復記憶時,焦慮急切地要一次拍下家鄉的一人一景一物。當你看著照片時,想像一下你還可以聞到戒嚴的戰地日子裡,已經不太有煙硝味的新鮮空氣。遺憾的是,每一張你看到金門人傳統的活動、古崗完整的聚落型態,很快的在開放觀光十年後的今天,明顯殘缺頹圮,逐漸喪失殆盡。當下一次你蒞臨金門回來後,我們相信你會對於所看到的這些照片,特別眷戀,也特別回味。參考書目:《金門聚落風情》,吳培暉著,金門學叢刊,稻田出版,1996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