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山海文化 台灣原住民文學數位典藏

山海文化台灣原住民文學數位典藏資料檢索請輸入檢索字2001來自靈魂的觸動~第二屆中華汽車原住民文學獎-評審會議紀錄報導文學會決選評審會議記錄時間:2001.7地點:紫藤廬評審委員:孫大川、謝世忠、高德義、古蒙仁孫:我們先從「受壓迫者劇場」。我對這一篇是沒有推薦,主要是他對照台灣、菲律賓對祭典的態度,  但是我還懷疑的不是一個拿來跟馬亞斯比對照的。因為馬亞斯比是一個祭典,是比較跟政治運動  有關,所以他那個形式可不可以做這樣的對照,第一個意見就是這樣這種類別、性質不同,當然  他是在提到他那種對現在原住民祭典變成越來越觀光化,或變得越來越空洞的反省。不過,我看  他整個對照的類別、性質沒有太貼近,國語也不很差,是可以放在中間的位子。謝:我在想,他是不是可以談一下報導文學中怎麼界定?因為孫老師是開山始祖,後面有好幾篇類似  人類學記錄,要有文學性才可以考量。高:應該還要包括所謂的文化性跟民族性,這個應該算是民族報導文學,所以他的主題跟題材應該跟  原住民有關,這樣才算民族報導文學,否則他跟其他的報導文學沒差別,這一部份要特別去考量。  他的主題、文字這些東西是不是有他的民族特色?在題材上是不是有文化性、民族性?這些都要  考慮。古:既然他叫報導文學,基本上的文學一定也要具備。這一篇基本上文字還算流暢、簡潔,有他個人  的風格,但是就是他的題材,怎麼搞得為什麼會對自己的東西那麼沒有興趣?還要到國外去看,  以菲律賓目前的條件來看,他會成為學習的資料,我是覺得蠻納悶,所以這一篇我看完就是這樣  的感覺。高:而且這一篇,我是覺得他的主題反而發揮的不多,比較的部份反而變得佔的多,主題才一點點。  有關於馬亞斯比的情節的內容,文字敘述的不是很豐富,變成是以菲律賓為主。古:我在看的時候,一直期待他後面會拉回來,回來就怎麼去推動,結果就這樣結束了。文字是不錯,  但重點都偏離了。高:所以我看評審的標準是不是在他的報導性、文學性、民族性這三個裡面,我們應該重視哪一個?孫:我想這三個都應該要面面俱到,不能缺一,而且可能你們先有大致上的觀念以後,若遇到具體的  問題,就很容易看出來。  謝:這一篇如果我們按照順序有十三篇,他剛好在前半段,他還算不錯。他的文筆清楚,結構還  完整,可惜的是強烈感不足,他的抬頭不容易領會,他的整個劇場是在菲律賓還是台灣?他的核  心重點到底在哪裡?他到後面的結論,很可惜都沒寫完整。孫:現在看第二篇「我們都是參與消滅邵族的共犯」。謝:缺乏創意,情緒高亢,可是資訊錯誤很多。古:這一篇沒辦法,很多概念都不清楚。孫:那現在看第三篇「山地巡迴文化工作隊」。這個題目是不錯的題目,因為影響原住民部落很大。高:這個資料堆起來,文字也實在是太雜亂了些。謝:有點像早期的文宣。孫:他糟蹋了這個題目。古:沒有一點反省,也沒有分析一些東西出來。高:這個有點可惜!謝:有他歷史的資料,這值得加分,我們一看到這些資料就直說這個材料很好。古:由其他的新聞簡報,強調的是一個正面宣導。高:這個我也感到很好奇,因為我自己曾參與過這個工作隊。謝:真的哪一天我們可以辦個研討會。!高:這個真的很有意思!從民國四十三年到前年,前年才結束,歷練了多少個、多少隊的原住民菁英。孫:尤其在早期影響原住民部落真的很大。高:原住民有多少個政治人物都是從這裡出生的。孫:現在我們看這一篇「外婆臉上的兩道藍綠彩」。高:這一篇還不錯喔!孫:也是題目很好,但是發揮的不夠。高:這一篇我覺得他的內容題材很具有文化性,然後也發揮了報導文學的教育性功能。不過他的文字、  結構、修辭還算普通,這一篇我是覺得可以考慮進入到前幾篇。古:我覺得這一篇很可惜!內容不深刻,太淺了一點。孫:他的文字的張力太弱了!不然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文學題材。古:祖母這一部份的感情很好,可是沒有出來。謝:這一篇我覺得跟第一篇的水準差不多,稍欠感情,但是說明太多。應許所作的報告裡面,從裡面  超出來的資料過多,應該在田野部份中間,而且參考書目資料不佳。孫:現在討論D7「塔山下永遠的部落」。孫:文字泛流暢,可是單調了點。高:他報導的也不是很清楚,在銜接上並不是很好。古:他就是近況的描寫,他也用了非常簡單的講証法,因為這樣跟其他的比起來,還稍微好一點,在  文字上比那兩篇還高一點分數。謝:第三頁的第一段,這一段汪明輝先生說得話,是在特富野辦得活動裡所講的話。孫:這個算是他們整個鄒族的一次會議,當然包括其他地區如來吉這些部落,以鄒足為核心的一個會  議,蠻精彩的。謝:他題目講到「永遠的部落」,我本來想說他全文扣緊在來吉村,假如深刻一點會更好。高:他談到大社跟小社。謝:這是一定要的,他辦活動一定要顧到整個社群。孫:現在討論D8「排灣族的傳統陶壺」。這有點是論文報告!高:這應該不是報導文學。古:學術的學論比對是蠻不錯的。孫:文字也太普通,沒有文學的敘述。孫:那我們看D9「比悠瑪網上展風采」高:這應該不是報導文學。古:整個題材蠻新穎的,原住民部落最缺乏的就是這資訊部份。高:他講到電腦跟文化,而且他用的引言蠻高明的,為了引人看下去。古:他整個過程也看得出不是很順利,他事實上碰到的困難,他怎麼去克服它,而且也得到外界的肯  定。事實上我蠻肯定這一篇,它會帶我們進入它的世界,這一篇如果出來,會對社會蠻不錯的交  代。謝:不過,我對他打兩個問號?就是「平和村」其實沒有很偏僻,他為了要讓這一篇效果好,他先把  它形容迷你的、封閉的、「比大武山更高」的部落,老平和村是沒錯,但新平和村早就不是了。高:我是覺得這一篇文字因為扮演上,很平淡的事情讓他這樣形容也不錯。孫:而且我知道這個人,也知道他在部落做的事情。他的描述蠻精準的,而且這個老師很熱誠。古:他的報導不只對這篇文章的肯定,也連帶肯定了這位老師。高:還有他的主題跟現代的電腦有關,一般人都談傳統文化的事情較多。孫:接下來是D10「平埔邊城過山香」。孫:這篇文字蠻流暢。古:看得出他是一個老師,也因為這樣的老手,一方面就讓他面面俱到,也看到出他有些資料不足。  雖然其他篇文章的文字沒有他好,沒有他流暢,但是事實上他的慣性操作反而散失這篇文章的味  道。高:整個文章讀來映像不會很深刻,但比其他的文章還好。謝:他給我的感覺太成熟了,他若不這樣其實是一種文字老練,或是一種硬體策略,也是一種技術,  我倒不會把這個太影響自己。他提到西方學者,讓我震驚了一下,然後就故意不要落在這裡。另  外,平埔族特色很重,他把一些西部族群做一個串連的動作,照他成熟的文字,他應該把這個現  象再做一個敘述,串連每一族群的行動、意識。另外,他提到觀光的問題,如果他們沒有觀光化  或適度的觀光化,別人還是不知道平埔族,所以當地人說不定內心同時知道他們要復整,但是觀  光太夠的話,會不會又犯了他說的,這是一個永遠無法達到平衡,我覺得像這樣弄的這麼先進,  他如果再多一點呈訴會更好。孫:接下來是D11「赤足走過三十三年的遷徙歲月」。孫:這一篇我在看得時候,有一點史詩的味道。高:我給他蠻不錯的成績,因為他還有故事性,會吸引你看下去,我是覺得不錯。但是他的文字稍微  弱一點了。古:我覺得他是一個很有趣的題材,假如他有更充分的資料會顯得更好。剛唸的時候,他比較像是篇  故事,沒辦法深入去探討、去描述他的背景。事實上那是非常感人的故事,很可惜就是不夠感人。孫:他有文學,但是報導的不夠。謝:他感人的地方湊不上一篇。有文學、歷史、有情、有史、有引力、有張力還不錯的文章。孫:那我們來看D12「暗夜,驟然而降」。我覺得他報導的蠻詳細,但是心靈的描寫好像還不太夠,文  字沒有問題。高:這一篇在內容題材上具有限時性,他的文字修辭算還好。孫:我有一個部份,話題就是在第九頁,他在敘述原住民自殺的問題,我不曉得這些比例也好,或查  證可觀的,我是想到他如果上的話,這些數據會牽涉到關鍵,他作為一個報導文學會牽涉到大家  的判斷,他這個地方可能要精準度更高。所以,我感覺到敘述很深,雖然不是問題,但是規則到  精準度的時候,比較讓我懷疑,沒有說服我的數據,我會擔心他的效應,當然他的效應如果正確  應該沒問題,他這裡應該給我們更精準的資料來源,這是我比較注意的。他最後當然也提出他的  觀點,怎麼解釋這些問題,但這些問題還蠻單純,我的意思是說,大家都也知道這些問題,沒有  從他的理念,因為了解多了,他有一些看法。還有第八頁,他歸納出自殺的類型,如果這個地方  我寫的話,至少會把他講一下這是什麼?我就實在看不出什麼是「原住民意體形態」?他講到的  疏離,好像跟脫序有點關係。高:不過這一篇,個人跟結構分析都夾雜著,問題怎麼形成的,他都有蠻完整的分析。古:我給他第二名,其實第一到第三名,我覺得都要看題材,文字再優美,結構再完整,我認為他碰  到了一般原住民,第一個現實要強,第二個報導要非常詳細,化功夫為力量,這個部份題材要花  相當多的時間。在現實性他強調災區的重建,比較忽略了心靈方面的重建,行政單位沒有這麼迫  切積極地去做。事實上看得出來,根本是對生命的一個否定,物質的建設更重要,這個地方被忽  略掉了,他從這個角度切入,認為從原住民角度看災區後重建的範圍,我認為這是相當不錯的,  我對他蠻高的評價。事實上他的文字有些地方不熟練,像有些數據那要看作者的職業上的良知,  他必須自己要去承擔,這些都可以再處理。高:如果報導文學我們分項目,這個含百分之二十,有一項是學術型,當然這一篇學術性最高,他處  理學術性研究的說法,非常有職性研究的社會學的做法,舉個例子,最重要充分利用社會學。我  唯一覺得比較可惜的是,原住民群體部落自殺不是社會問題,是自殺文化的那部份出來,他又回  到物質、家庭、拮据,最主要特定群體有一個價值性念,那種價值不一定會走向自殺,也不一定  會有所差。謝:若我們給D9第二名,這種類似鼓勵、肯定。像D11在我看來何止三十三年,他裡面意含赤足走過  有四百年,甚至上千年,我說四百年是原住民在四百年前開始有外來的政府進來,他們面臨被迫  牽徙,被迫要適應他們,所以他所描述的意函示蠻深遠的,他的深刻性比D9稍強一點,D9是付一  種希望。孫:我加一個感觸,當然主題是一個考慮,另外一個是因為是報導文學,以他的文學性來感覺。高:當然!這一篇剛看得時候會一直吸引我看完。D11影印的資料不完整,影響我對他的分數。孫:那我們決定好了嗎?可以公佈了嗎?工作人員:第一名D11「赤足走過三十三年的遷徙歲月」。     第二名D9「比悠瑪網上展風采」。     第三名D7「塔山下永遠的部落」。     佳作 D10「平埔邊城過山香」。     佳作 D6「外婆臉上的兩道藍綠彩」。     佳作 D12「暗夜,驟然而降」。     佳作 D1「受壓迫者劇場」。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製作,所有內容均受智慧財產權及相關法律保護。

基本資訊

  • 作品語文
    中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