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山海文化 台灣原住民文學數位典藏

山海文化台灣原住民文學數位典藏資料檢索請輸入檢索字谷灣‧打鹿勒  陳英雄,男,台東排灣族人,族名為谷灣‧打鹿勒(kowanTalall),1941年生。曾任憲兵士官、外事警員、出入國境證照查驗員等,後以警佐兼主管職退休。早年在一位退伍軍人的鼓勵和督促下,進入文藝王國。他的第一篇散文<山村>,1962年4月15日於聯合副刊發表,從此便與文學結緣。1964年至1967年服憲兵役期間,陸續在《軍中文藝月刊》、《青年戰士報》副刊發表散文和新詩作品。1967年至1969年間,先後在<中央日報>副刊發表有關排灣族的婚姻習俗、宗教信仰等系列文章;同時也在《文壇月刊》發表短篇小說<域外夢痕>。1971年7月結集其前後創作成果,以《域外夢痕》為書名,由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收在「人人文庫」之中。他大概是原住民作家中,最早以漢語寫作並集結出書的人。1990年之後,由於工作和生活的關係,陳英雄較少有作品發表。  在陳英雄寫作的那個年代裡,台灣原住民的議題還沒有走到他主體性的位置;但陳英雄卻從一開始就毫不閃避的將自己族群的經驗和觀點融進他的創作中。他早年軍警的身分,明顯影響他寫作的題材。整個六○年代,陳英雄為《警光雜誌》寫了不少山地地區警員的工作事蹟,如<激流救人十三勇士>等。而七○年代,他在《新文藝月刊》發表短篇小說<戰神>,內容則和原住民與日本軍警間之戰鬥有關,背景是日據時代的台東廳。可見,軍警經驗在他的文學活動中的確烙下極深的印記。此外,陳英雄也寫愛情故事,七○年代發表的<寒夜簫聲>,情節有點像羅密歐與茱麗葉,男主角和女主角的父親間之仇隙,釀成無可挽回的悲劇。其他的愛情故事,還觸及異族婚戀的主題,頗反映當時原住民社會的現實。  最近已經六十二歲的陳英雄,充滿自信的表示將重返文壇;2002年並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補助,準備寫十八萬字左右的長篇小說。台灣原住民文學的老幹新枝,看來可以同台唱和,彼此鼓舞了。(孫大川撰)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製作,所有內容均受智慧財產權及相關法律保護。

基本資訊

  • 作品語文
    中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