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山海文化 台灣原住民文學數位典藏

山海文化台灣原住民文學數位典藏資料檢索請輸入檢索字山海文化雙月刊第九期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三月出刊搭蘆灣手記/孫大川山海專題台灣原住民運動專輯(中)/瞿海良、劉淑玫、張力中策畫久違了!能高兵團──台灣原住民棒球傳奇圖序/瞿海良台灣原住民棒球大事記/張力中台灣原住民的棒球傳奇/瞿海良原住民與台灣棒運(上)/高正源日據時期台灣東部原住民棒球運動之發展/蔡宗信甲子園的光輝、東投手的現況……/鈴木明著黃秀敏譯原住民重要田徑運動選手名錄(二)山海評論祭典文化的主體性/悠蘭·多又山海文學朗島村招魚祭(Siradoingato)晚上說唱(上)/優將田野記情(二):小米月/伊苞老人家/撒可努山海醫療從原住民立場看全民健保之照顧/孔吉文國際原壇《紐西蘭:韋坦吉條約的故事》譯序/蔡百銓紐西蘭:韋坦吉條約的故事(上)/蔡百銓波里尼西亞與密克羅尼西亞的神話/蔡百銓美拉尼西亞的神話/蔡百銓編譯東瀛書簡/上野史朗著黃秀敏譯白鹿/安·克里沃沙普金著劉憲平譯山海文化邵族的祖靈籃/鄧相揚山海日誌八十三年十一月一日至八十四年一月三十一日/編輯部輯搭蘆灣手記滑向世界,盜壘成功!!孫大川  三十多年前,我也曾經是捕手和游擊手,在台東賓朗國小繁華的苦楝樹下練球。火傘高張,蟬鳴吵雜的下午,鏗然一聲,塵土四起,內外野畫面突然整個騷動起來––我最喜歡那種踩在壘包上的感覺,柔柔軟軟的,繃緊的筋骨,就在上壘的那一刻,為之鬆解,像是頒給雙腿的獎賞。踩定之後,游目四周,為之躊躇滿志……。  或許就因為那時這麼一點點小小的經驗,長大之後,每次看球賽,便特別留意壘上跑者那種輕鬆、挑釁、誇張的「嘴臉」;他們的「動作」,使投手不再是場內唯一的焦點;壘包上「丑角」的干擾,就像隔著欄圈逗弄獅王的猴子,投手一旦沉不住氣,主客形勢隨之逆轉,小丑反而成了「主角」。那種比賽張力的耍弄,有趣極了。  場外的觀眾呢?他們有時候是大爺,球員表現得賣不賣力是他們最在意的。專橫起來,他們可以開汽水、丟果皮,作「以眼高手低」的場外教練。有時候他們也會像孩子一樣,隨著球賽的發展、球員的撥弄,叫、罵、笑、鬧,甚至時而有精采的武打演出。觀眾無知而熱情,對偉大球員的起落雖然有時也不免寡情,善於遺忘;但是,球癡相見,論起棒壇往事,甲子園、嘉義農校、陳耕元、紅葉少棒隊、胡武漢、余宏開等等英雄事蹟……,也足夠讓談論者口沫橫飛,激情再現。觀眾其實還是蠻戀舊的。  《山海文化》這期的運動專題,希望多少能勾起大家對台灣棒球運動發展歷史的記憶。然而更重要地是,我們願意藉這一期專題,再次提醒可敬的山海諸君:就像在田徑場上輝煌的戰果一樣,原住民的棒球兵團,三振、盜壘、homerun,踩上壘包,擊敗日本,讓大洋娃娃頻頻揮棒掄空。他們造就了台灣運動史上另一個國際舞台。  歷史是捉弄人的精靈,運動的世界更是變幻莫測的舞台,但是在歷史與運動雙重的挑戰下,台灣的原住民以近乎死戰的決心,前仆後繼,經歷無數戰役,終於創造了可以堂堂入史的篇章。  接下來的問題是台灣原住民將進入誰寫的歷史?而接續原住民運動香火的人又是誰?台灣惡質的運動環境又會對原住民造成何等影響呢?昔日以驃悍勇猛著稱的原住民兵團是否依然能衝出一條血路,再次顯現他們豪邁快意的身影?一連串的疑惑與挑戰,橫亙在原住民輝煌的棒球歷史與不可知的未來之間。  伊苞的文章、蔡百銓的譯作,引起許多讀者的迴響,我們一定嚴加「監督」、「追討」,逼使他們創作不斷,就像棒球場上嚴格的教練一樣。當然我們也無法忍受您永遠只作一個熱情的觀眾,何不下來揮一棒,說不定我們的原住民文學就因此滑向世界,盜壘成功!!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製作,所有內容均受智慧財產權及相關法律保護。

基本資訊

  • 作品語文
    中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