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山海文化 台灣原住民文學數位典藏

山海文化台灣原住民文學數位典藏資料檢索請輸入檢索字阿道‧巴辣夫  阿道‧巴辣夫(AdawPalaf),男,阿美族太巴塱(Tafalong)人。漢名江顯道,1949年生,台大夜間部外文系畢業。他有一個完全不平凡的靈魂,是真誠的自我放逐者。他當過捆工、店員、計程車司機、菜農..;輾轉於山間、海邊、都會乃至歐亞、北美諸大陸。行腳天涯,卻無掛無礙,得過且過。自稱阿道,彷彿也反映了道體的渾沌。即使偶而看他似乎很認真、很著相地投注一件事,過程和結果卻也往往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若有還無,是一種嘲諷,也是一種解放。如果真要勉強說阿道曾有什麼羈絆,那便是他中年以後對樂舞、戲劇展演的狂熱興趣。他曾是「原舞者」六年的專職團員和多年的特約團員,並曾在「差事劇團」、「阿桑劇團」、「都蘭山劇團」演出,目前又是「漠古大唉劇團」(渾沌)的創立者及藝術指導。雖然歪歪斜斜、哩哩剌剌,卻也是「翻身剎那便已成形」,成就仍然是有目共睹的。  阿道本身的故事就充滿戲劇張力,「原舞者」1997年製作<牽INA的手>,基本上就是以阿道的文化回歸歷程做故事背景的。而瞿友寧編導的<誰在橋上寫字>,更是阿道少年時代真實經驗的改編;並獲2000年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單元劇獎、導播獎、編劇獎、男配角獎、攝影獎等五大獎項。或許就是因為這些戲劇、舞台經驗的刺激,近幾年來阿道的藝術實踐大都集中在樂舞、戲劇的展演上。  雖然阿道常說他不是文學家,但在他為數不多的作品裡(主要是詩),卻充滿他獨特的文字風格:有明顯的舞蹈律動、阿美族開朗的性格、大量母語的介入以及跳躍的邏輯;彷彿說了許多又什麼也沒說,這就是阿道。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製作,所有內容均受智慧財產權及相關法律保護。

基本資訊

  • 作品語文
    中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