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山海文化 台灣原住民文學數位典藏

山海文化台灣原住民文學數位典藏資料檢索請輸入檢索字1996第一屆山海文學獎-評審感言田雅各(布農族)  自《山海文化》創辦至今,不斷地培養、發掘原住民文字工作者與文學創作者,此次山海文化雜誌社舉辦「第一屆山海文學獎」更引誘不少原住民舉筆寫稿,我很慶幸地受邀參與評審工作,雖能力或許不足,然而我以個人的鑑賞力把入選三篇略做說明。  自從有人搭船靠岸踏上台灣島之後,台灣原住民的歷史從此留下種種傷痕。第一篇小說〈花痕〉正以非常委婉的技巧,借著妲吉手上的傷痕,勾起妲吉過去的記憶。  妲吉的父親瓦旦帶她上山打獵,精采的狩獵過程中,瓦旦不小心傷了雙眼,過去的時代裡,瞎了眼只是肢體的不全,不致於餓死,使用貨幣之後,瓦旦的瞎眼造成家庭巨大的不安。  作者此時安排巫泥出現,她以金錢誘使孝順的妲吉跟她一起工作。三、四年後,有一天妲吉的運氣真好,一位代表原住民男人的失意工人買妲吉的春,或許因為同為原住民,妲吉很放心地捧著具規模的乳房爬進窗外的世界,生兒育女過著平淡的山野生活。  故事隨著櫻花瓣又跳回妲吉手上的傷痕,妲吉笑一笑就把感人的故事埋入心裡。  整篇故事簡單動人,雖然題材很平凡,但敘述故事的技巧很不錯,把原住民在這個世紀裡的生存現實反映出來。  〈童貞〉的作者企圖心非常大,想把內心的吶喊完全吐在一篇小說裡,作者首先安排童與琪的出現,雖然她們同為異鄉人,有相同的思鄉情,然而童的心裡存在著「番人」的情緒。  然後故事的焦點移到貞,由貞與花姨吵架開始,作者讓貞回到十四歲那年的記憶,她與表姐到日本賺錢,在日本的辛苦日子裡,貞利用情慾駕馭老男人與小男生,因被老富商發現,只好渡海回南方故鄉。  回鄉一年後,她突然結婚,然而她的丈夫與花姨的兒子搞同性戀,貞再度受傷。  童終於又出現在回鄉路上,路邊遇上叫小康的學弟,然後出現發春年齡的尷尬,但小康終成童永遠的朋友。  最後童與貞終於碰面了,雖然她們已成兩個極端的角色人物,他們相聚在山村中,又回到童貞無憂無慮的時光中。  此篇小說出現了若干個人物,形成故事的結構比較鬆散,主題反而變模糊,必須細細品味,才能找到作者表達的主題。  〈部落撤退動員令〉中,撤退行動自父親被炒魷魚開始,他們一家四口向天狗部落前進,途中父親說起溪水與族人遷徙的關係。  走到象鼻部落,親友已把泰雅獨特的佳餚擺上桌了,飯後他們起程繼續趕路。進部落之前,父親突然感傷一下。  第二天以後,部落正預備豐年祭的節慶,捕溪魚、獵捕虎頭蜂,準備妥當之後,三年一次的豐年祭開始上演。  豐年祭之後,他們更堅決地留在故鄉。  〈部落撤退動員令〉,就讓人嗅出主角回鄉的堅決意念,然而作者的語言不小心地出現在每個角色的嘴裡,作者似乎急切地傳達族人的生活理念,導致於整篇文章變成作者說教的文章,實在有些可惜。  評審們雖然都有評選標準,對文字與語言的獨特性以及文章是否完整與感人,都是我們評選的重要依據,希望藉由此入選的三篇小說,激發更多的原住民同胞,一起豐富「原住民文學」。 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製作,所有內容均受智慧財產權及相關法律保護。

基本資訊

  • 作品語文
    中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