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北投貴子坑白陶

北投能成為台灣陶瓷產業的領導先驅,最大的原因就是擁有充沛的自然資源,其中,貴子坑一代山區即擁有珍貴的白陶土。

貴子坑屬於大屯火山群,地質構造多屬安山岩,北投地區的火山噴出物因為與溫泉、地熱作用,生成白色或黃灰色的黏土,此種黏土經風化、沖積,與水成凝灰岩為北投陶瓷業的主要黏土來源。

因為北投貴子坑蘊藏的黏土礦可經處理後得出二成左右的白色黏土,其中的氧化鐵含量是本島產的黏土中最低者,因此可以單獨做白色陶瓷器,而鶯歌、南投等地都只能生產紅色粗陶器。

北投黏土性質優良,因此吸引投資者到此設窯製陶,清治時期北投就已有窯廠;日治時期則由日本內地引進製陶技術,使北投陶業邁入現代化發展階段,以貴子坑為中心,在北投地區形成陶瓷聚落。

而貴子坑之舊稱為「鬼子坑」或「鬼仔坑」的由來,其中之一的說法就與採瓷土有關,因當時商人沒有永續概念濫採破壞地表,溪流也凌亂,礦渣處處堆積,因此被當地居民稱為「鬼子坑」。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 創作者
  • 時間資訊
    採訪時間
    2019/10/28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至1970年代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