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件為1989年臨界點劇象錄《割功送德-台灣三百年史》劇本第7部分,為劇本手稿正本。
此段講述新移民與原住民已共存於這片土地後,臺灣光復,本來歡天喜地,誰知迎來潦倒軍官,引發後續二二八事件與戒嚴40年,死傷冤獄無數。文本中,對蔣中正之評價為「獨裁偉人」,表面行德政,暗地搞官僚,國共內戰殺同胞,走資斷左袍,三民主義披皇袍。蔣公銅像就是標準官僚資本主義之象徵,銅像不用錢?國民政府很有錢,來自壓榨勞力的資本所得,與美國掛鉤而得之美援金。
表面上,臺灣經濟起飛全靠美國,美對中華民國之態度卻僅為:拉攏民主與資本派系、守住臺灣海峽防線之棋子。美在國共內戰後發表中美白皮書,撇清干係,卻在1950年派駐第七艦隊協防台灣;文本中「台北排排坐,再來簽個約,簽下了台灣模稜兩可的地位」,應為1965年於台北簽署之《美軍定位協定》,並於1979年與中華民國斷交,後與中共建交,卻仍保持貿易往來。演出尾段吐在美國國旗上,並將其燒毀,可謂編導對美國之評價。
最後也諷刺警察連看牛肉場都不用錢,看戲為什麼要買票?凸顯警察權力之大,呼應日治時期。表面三民主義為憲法精神,但「統一中國」才是主要目的,諷刺國民政府根本「利不以台,朝夕夢回兩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