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26日大專院校話劇比賽,《夜浪拍岸》節目摺頁,內容包含劇團簡介、創作緣起、劇情簡介、角色人物、吟誦詞本附註、感謝及演職人員表七個部分。
此摺頁珍貴之處,乃對於劇團沿革、創作背景、劇情、創作來源有非常詳盡的介紹。創作緣起中提及1987年臺灣解嚴,人權運動方興未艾,在世界人權協會40年紀念日首演《夜浪拍岸》,乃為響應世界人權日,希望喚起民眾對於社會弱勢之關注與人權的重視。
從劇團簡介中可見其創作作品十分具有在地性,創作皆從自身文化背景出發。《毛屍》與《夜浪拍岸》運用邏輯論證對於傳統儒家文化與資本主義進行挑戰,《割功送德》則以反諷手法探討台灣史,《平方》則用科學與跨界激盪出肢體火花,《白水》與《目連戲》則來自經典文本,《謝氏阿女》則是改編自女革命共產黨員謝雪紅之故事。將作品脈絡整體觀察分析而言,臨界點發表之作品,與中華文化有十分緊密之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