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04-2005年(民國93-94年)在財團法人中正農業科技社會公益基金會經費贊助下,在茶改場魚池分場,進行小型紅茶揉捻機之研發與改良,所研製之小型紅茶揉捻機。
日月潭是台灣紅茶主要產地,但因大環境的變遷,隨著國際紅茶價格走貶及農民紛紛改用機器採收,也因此降低了紅茶的品質,在市場緊縮的窘境下,到最後乾脆放棄茶園改種檳榔。921地震之後在政府相關單位積極輔導下,為重振昔日紅茶美譽,期待日月潭紅茶能「一泡而紅」,進而促進茶產業轉型。
但在民國90年代茶農尚無揉捻設備供製造之用,只能販售茶菁或委託魚池僅存一、兩家紅茶製茶工廠代工。因此,2004-2005年(民國93-94年)在財團法人中正農業科技社會公益基金會經費贊助下在茶改場魚池分場進行小型紅茶揉捻機之研發與改良,期能協助茶農自行製造高品質條型工夫紅茶,減少代工費用支出,節省加工成本,提高收益。
2006-2007年(民國95-96年)陸續在嘉義梅山龍眼林茶區、南投竹山與名間茶區、花蓮瑞穗茶區及茶改場暨魚池分場舉辦示範觀摩會,將試驗成果提供茶農參考,進而提昇茶農大小葉種紅茶製造技術。





與凹面(右)揉盤處理對紅茶揉捻過程機械作用力之比較.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