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日間的賑災往來

  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臺日間的賑災往來」為《日本,吃我這球!珍珠奶茶以外的臺日友誼》創作過程中蒐集關於臺日防災協力史的素材之一,包含五張圖像資料,並於影片中以動畫影像穿插呈現。
  日本時代的臺灣,在1906年的嘉義梅山大地震與 1935 年的新竹臺中大地震時,除了當時的總督府投入救災工作之外,來自民間的捐款與收容也紛湧而至;日本地震學者也前來考察,發現了災區土壤液化的問題,與民間常見的「土角厝」不耐強震威脅的隱憂,進而影響當時的防災觀念,建構起臺灣的地震知識,也逐步整備現代救援系統。而後於日本2011年發生311大地震時,臺灣不僅迅速派出救難隊伍,反過來輸出臺灣地震的救難經驗;同時,而高居世界第一的捐款和無數的賑災物資與慰問,也大力支持著東北地方的復興重建。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 創作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 時間資訊
    登錄日期
    2020/03/14
  • 媒體類型
    圖稿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