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文山區是山河共同守護的寶地,數百年來,景美地區的生活文化可簡而化為「水文化」。但都市更新快速,擁有百年歷史的景美街(原瑠公圳圳道)「頂街」近年已接連蓋起高樓大廈,百年的生活空間驟變,仙跡岩天際線不再,萬盛溪、瑠公圳和霧裡薛圳百年來逐漸湮沒於城市發展之中,社區住民逐漸忘卻原本交織綿密的水路網,喪失中大尺度的居住空間發展願景。
文山社大希望透過文化地圖工作坊,在過往的歷史、都更現狀、未來願景三個時間軸中進行盤點與紀錄工作,蒐集文獻資料,訪談耆老、市集攤販、地方廟宇(三級古蹟集應廟)、開發建商等人,得以記錄口述歷史與都更現狀,也期望透過魚眼圖呈現2020,1980,1960,1940四個年代的空間與人的記憶、利用樣態,來釐清當前對舊生活、都更引來的新生活之間所缺乏的多樣新想像。
圖片來源:北市文山社區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