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此張照片拍攝地點未知。一名漁夫在潮間帶捕抓魚、蟹、蝦等,除了直接用網子來捕捉以外,也可以先將漁網放置在某處,再將魚趕進網子內。除了直接動手捕撈外,漁民們也傳承了不少在潮間帶捕魚的好方法,譬如搭建石滬、抱墩等,藉由海水漲退潮的水位差將魚困在石塊堆疊的籠子中。小魚小蝦會隨著海水漲退潮進入潮間帶的礁石中,因此潮間帶的生物資源相當豐富,吸引了漁民來此漁撈。在潮間帶漁撈被漁民們俗稱為「討小海」,相較於乘船出海捕魚,潮間帶的環境要安全許多,因此也會有婦女、孩童到潮間帶捉魚;相對地,搭船出海捕魚則被稱為「討大海」,由於海上的環境較潮間帶要危險許多,因此討大海的漁民大多為體力強健的青壯年。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