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後龍鎮境內有許多著名的文學地景,從清代的林占梅到近代的苗栗作家莫渝、許勝雄、阮蔡文等人都有相關文學著作,其中之一便是被劃定成為國定古蹟「鄭崇和古墓」。鄭崇和古墓為清代臺灣文人鄭崇和之墓,也是台灣少數完整保存清代官墓形制的古墓。許勝雄〈咀嚼流動的古道記憶〉與劉鎮東〈古墓傳奇〉的報導文學當中皆對鄭崇和古墓有深入的描述。苗栗縣後龍鎮,位於苗栗海線的發展重鎮,境內有許多著名的文學地景,從清治的林占梅到近代的苗栗作家莫渝、許勝雄、阮蔡文等人,都有相關文學著作。後龍鎮的代表景點之一便、是被劃定成為國定古蹟「鄭崇和古墓」,鄭崇和古墓為清代臺灣文人鄭崇和之墓,也是台灣少數完整保存清代官墓形制的古墓。許勝雄〈咀嚼流動的古道記憶〉與劉鎮東〈古墓傳奇〉的報導文學當中皆對鄭崇和古墓有深入的描述。
在〈咀嚼流動的古道記憶〉中,作家許勝雄有段文字華美的吟詠:「水調歌餘月尚圓,詩星光更耀南纏。德高望重勝前賢,珠履三千啟綺筵。」而劉鎮東則描寫了更多古墓的細節:「因為主人身分別於尋常百姓,一般庶民造墓,亦在墓之左側供奉「后土」即土地公,右側則供奉「龍神」,而主人官居「通奉大夫」,本墓地屬風水靈穴,恰好龍脈位處「覆鼎」上方,故乃奉於此。」道光年間,皇帝賞封鄭崇和為鄉賢,德高望重的意義自不言而喻。透過這兩則文學作品的描繪,能從另一種向度更深入理解鄭崇和古墓的歷史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