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窯業日治時期明治30(1897)年日本新潟縣人岩本東作於苗栗市西山(今文山里)設立窯場,使用紅磚土燒製陶管及日用粗陶器,苗栗陶業自此發軔。不同的窯場自然會有不同的廠標、商標,在日治時期部分陶器便有落款,如「公館燒」、「苗栗製」、「苗栗窯業社」等,其量甚少;而後有「福興窯業」、「榮飛窯業」、「竹南窯業」、「頭份賴恆毅窯業」等亦有落款的情形,或是像林榮飛、吳開興等陶師的簽名款,但整體量並不多見,顯示早期苗栗窯業尚未有普遍落款的習慣。
臺灣光復後,公賣局大量採用苗栗產製的酒甕,全盛期公賣局九成的酒甕皆由苗栗供應,因此苗栗成為臺灣「酒甕的故鄉」,這一時期在量產的公賣局酒甕上,依規定需要烙上窯場名稱與陶師編號,以示對產品負責,如以產婆窯聞名的公館窯業,窯廠所生產酒甕,其甕身以「公」字為標記;福興窯業則以酒甕則以「福」、「福興」及「FS」為標記。不同的款文象徵了苗栗各窯廠的歷史脈絡,和製陶師傅高超的製陶技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