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苗栗陶

苗栗陶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盛產黏土、天然氣、煤礦及山林薪柴的苗栗,苗栗陶瓷產業歷史悠久,時至今日仍在傳統產業中占有重要地位。從清初開始燒製磚瓦,生產建築陶瓷,一度是臺灣最大的瓷磚產地;根據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的《工場名簿》紀錄以及《新竹州苗栗郡陶土及陶業調查》等,苗栗窯業日治時期明治30(1897)年日本新潟縣人岩本東作於苗栗市西山(今文山里)設立窯場,使用紅磚土燒製陶管及日用粗陶器,苗栗陶業自此發軔。日治時期至光復後,苗栗傳統窯業生產的器物相當多元,除了有提供鐵路做為邊溝暗渠使用的陶管,也生產日用陶瓷為大宗,素有「酒甕的故鄉」之稱;七○年代轉型代工生產西洋精工陶瓷,成為「裝飾陶瓷王國」,全盛期公館地區就聚集有四百多家陶瓷廠,現今國立聯合大學之前身聯合工專還曾經設立陶工科,專門技術人才,民國74(1985)年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也特別在苗栗設立陶瓷技術輔導中心(民國100(2011)年已改為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苗栗工藝園區),幫助陶瓷產業的技術提升。

近年許多陶藝工作者聚集於苗栗地區,創作柴燒陶藝作品。從與民間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陶瓷產業開始,到以生產技術為優勢的國際代工,以至成為陶藝工作者的創作基地,苗栗的陶瓷產業已從「台灣製造」轉型為「台灣創造」。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陳怡禎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