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貂嶺生活聚落因為基隆河從中經過,居民沿著河岸居住,所以聚落也分割成河岸兩側,兩邊的居民互動,必須行走在火車通過的鐵橋。兩邊都是三貂嶺的居民,彼此總是互稱「這邊溪」和「那邊溪」,維繫兩岸往來的吊橋兩端則互稱「這邊橋頭」、「那邊橋頭」。
跟大部分台灣的鄉野社會一般,土地公也是當地的最重要的民間信仰。三貂嶺的「這邊溪」和「那邊溪」各有一座土地公廟,是當地人的重要信仰。
過去的三貂嶺在農曆八月十五日土地公生日當天是最熱鬧的,因為是三貂嶺的大拜拜,全村一片喜氣歡樂忙成一團,由地方人家輪流擔任爐主,負責將一天的祭祀辦得熱鬧又有意義。這一天的三貂嶺人,不是邀請親戚來家裡作客,就是同事相互來訪,地方的土地公生日,也是聯誼、人情網絡的主要推力,直到現在,不分「這邊溪」和「那邊溪」,離鄉的三貂嶺居民,仍然會在年節時向土地公祈福,參與一年一度的土地公生日的聚落辦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