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三義木雕發展與木雕館成立

三義木雕,自然且不刻意矯飾的奇木巧雕,是台灣現代藝術木雕最佳代表。三義木雕產業發展起落,刻劃苗栗百年來精采的拓殖、產業、藝術扉頁,故列為苗栗大事件之一。

三義因氣候因素樟樹遍生,日治時代製腦產業發達,並留下許多樹頭任其腐爛,加上白蟻喜歡在樹根營巢,經年累月下來樟樹頭就漸漸形成奇形怪狀的樹瘤。大正7(1918)年,三義鄉民吳進寶撿拾樟樹頭開發天然奇木巧雕工藝,成立三義第一家木雕藝品店「東達物產」,木雕形式以天然花紋形狀大量加工及雕刻成簡單花鳥,頗受日人歡迎。二戰期間木雕產業因戰亂而蕭條,民國35(1946)年吳進寶徒弟劉恴春看好木雕產業未來,在舊街中正路上成立「興業物產公司」,開始參加工藝品展覽、工藝商品送至旅行社寄賣,慢慢開啟外銷通路。

民國55(1966)到民國62(1973)年三義木雕全盛期,日本與美國訂單大量湧至,鄰近縣市木雕師傅紛紛聚集,三義成為台灣木雕大本營。民國63(1974)年間有不肖業者以楠木偽裝樟木造成日本訂單開始流失,隨後又因全球經濟不景氣,三義木雕產業面臨重大危機。民國77(1988)到民國84(1995)年三義木雕轉型時期,謝金汀任苗栗縣長舉辦全國性木雕創作比賽、典藏木雕作品並舉辦三義木雕巡迴展;民國84(1995)年三義木雕博物館成立,臺灣木雕產業從此有了展示、交流、教育的主要根據地,並開始與國際接軌,除了辦理國際交流展,也辦理國際競賽。進入多媒材、多色彩與多創意等三多階段,木雕不再只是神佛吉祥象徵或蟾蜍招財象徵,而是能夠進一步用來闡述環保、生態、人文、意志與多樣社會現象。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資料來源
    《苗栗文獻第四十九期:苗栗史上百件重大史事專輯》,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2012。
  • 時間起
    191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