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緬懷消失中的老淡水—拍照紀錄、導覽和教學

此系列照片為蘇莉莉老師紀錄民國70年代(1980年代)淡水的照片展覽、拍照紀實、文化導覽場景。


民國70年代(1980年代),面對快速社會變遷的衝擊,羅大佑發行了「之乎者也」專輯,收錄「鹿港小鎮」、「童年」和「光陰的故事」等代表作,用流行音樂啟發年輕世代反思故鄉及往日事物的探索興趣;民國74年(1985)左右更吹起一股懷舊風潮,各項藝文活動如火如荼地舉行,淡水老街巷弄中亦常見年輕人揹起相機紀錄這些即將消失的傳統建築空間與生活方式。


根據拍攝者蘇老師回憶,當時學童會前往龍山寺進行戶外教學,蹲在供桌前認真筆記廟宇配置;民國73年(1984)淡水鎮公所亦曾舉辦文物照片展,邀請國小學生參觀。民國77年(1988)的滬尾民俗藝術節中,更請來李乾朗教授,在清水祖師廟的戲台前向居民講解淡水歷史與建築,而民國81年(1992)淡江中學的學生們更在淡水文化資源推廣工作室的帶領下,學習起了「老街導覽」,足見當時淡水地方文史學者不遺餘力的深耕古蹟教育,向居民和孩童推廣在地文化。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蘇莉莉
  • 取得方式
    原照片拍攝者授權使用
  • 管理者
    蘇莉莉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淡水重建街、淡水火車站、淡水鎮公所、淡水清水祖師廟、淡水龍山寺
  • 撰寫者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 貢獻者
    原照片拍攝者
    蘇莉莉
  • 創作者
    蘇莉莉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