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舊交替中的淡水—學府路、文化路、重建街改建公寓

此系列照片為蘇莉莉老師紀錄民國70年代(1980年代)學府路、文化路、重建街改建公寓的情景。


民國70年代(1980年代)淡水人口漸增,居住空間不足,房價水漲船高,開始大量興建公寓。根據拍攝者蘇老師回憶,鄞山寺對面的學府路在民國70年(1981)尚為一片水田,民國75年(1986)在改建為「大台北幸福城」大廈,建案完成後,建商搭起鐵網圍籬,正式宣告鐵門鐵窗居住生活年代開始,視覺焦點落在一隻流浪犬身上,她的心中亦升起與過去年代告別孤寂感受。民國71年(1982)開闢文化路,重建街中段的老街屋為配合高低落差和巷道拓寬,不得不拆除重建。蘇老師亦回想起在施工期間認識的林老先生,他常徘徊在空蕩蕩的工地中,或坐在路邊注視著工程進行,眼神中流露出對老屋的不捨之情。而道路拓寬後,客運站牌設立,青年學生們騎著當時流行的協力車,歡聲笑語地暢快通過,沿街兩側建築鷹架和磚頭堆疊,象徵著淡水新時代的到來,和老先生的懷舊傷感形成強烈對比。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蘇莉莉
  • 取得方式
    原照片拍攝找授權使用
  • 管理者
    蘇莉莉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淡水學府路、淡水文化路、淡水重建街
  • 撰寫者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 貢獻者
    原照片拍攝者
    蘇莉莉
  • 創作者
    蘇莉莉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