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淡水歷史建築 —淡水龍山寺

此系列照片為蘇莉莉老師分別在民國73年(1984)10月、民國77年(1988)4月和6月於淡水龍山寺所拍攝。


咸豐初年,當時位於滬尾街的頂郊三縣─晉江、南安、惠安人,由黃龍安領導,洪光海、洪光城兄弟捐出百坪土地,興建龍山寺於清咸豐8年(公元1958) 落成,而後攤販逐漸聚攏,自米市街延長到後街與布埔頭,形成今日淡水重要的傳統市場。清水街不僅巷道狹窄,住商混和的街屋櫛比鱗次,上方亦搭設遮棚避蔭,暗無天日,坐落其中的龍山寺更顯大隱於世,鬧中取靜,分外清幽,有巷弄間廟宇的說法。民國97年(2008),龍山寺更正式封爐,成為淡水首間推動不燒金紙的環保廟宇。


淡水龍山寺屬於街屋型廟宇,採三開間兩殿兩廊格局,殿宇高低差區分了空間地位尊卑,正殿屋宇最高,三川殿次之,左右過水廊與拜亭最末。雖外觀古樸、風格簡潔,然寺中雕飾與神像皆精緻華美、變化多端,如光緒二年設立的正殿龍柱,以觀音石為材料,雕塑一對張口蟠龍,左含珠、右不含,保存清末常見的浮雕設計,別具特色;另有著名寺廟彩繪藝師莊武男所修繪之多幅精美壁畫。


寺中主祀觀音佛祖,左祀媽祖,右祀祝生娘娘,寺內亦設有歷代先賢神主牌位,根據拍攝者蘇老師回憶,淡水居民會在廟宇內祭祖,由父親帶領幼童一起祭拜祖先,頗具傳承意義;而廟內也有辦公空間、茶水間等,處處可見人們生活的痕跡,牆上的現代時鐘與懸掛著的古老吊鐘,還有放在香爐上的鋁製蒸籠,都形成了有趣的強烈對比。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蘇莉莉
  • 取得方式
    原照片拍攝者授權使用
  • 管理者
    蘇莉莉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淡水清水街龍山寺
  • 撰寫者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 貢獻者
    原照片拍攝者
    蘇莉莉
  • 創作者
    蘇莉莉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