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和國中閱讀與Maker指導老師合作課程共16堂,每場25名國中學生參與。透過整學期的一系列課程,讓學生從認識、察覺、關心周遭的生活環境開始,思考人與河川/大自然之間的關係,對瓦磘溝的現況進行反思,最後創作出融合瓦磘溝意象的藝術作品,並符合核心素養的自主行動、社會參與、溝通互動三大面向。
Maker在地特色課程創作展內容如下:
中和國中Maker及閱讀社群 × 新中和社大
【我們與河的距離—瓦磘溝】在地特色課程創作展 6/17—6/24
中和國中與新中和社大合作的系列課程,透過一步步引導,同學開始思考人與河川/大自然之間的關係,並以木與鋁兩種自然界的媒材,創作出融合瓦磘溝地景意象的作品—「瓦磘溝急急棒」與「瓦磘溝風情畫」。
PARTⅠ 河的想像—瓦磘溝的前世今生
心智圖也可以用來認識瓦磘溝!透過圖像發想,思考水資源與都市河川的重要性,並討論如何讓瓦磘溝變得既清澈又好親近,而且不會造成淹水問題!
PARTⅡ 河的走讀—瓦磘溝的奇幻冒險
路線:中和國中→潭墘橋→雙叉港
實地走訪瓦磘溝沿岸,觀察到稀有的動植物、漂亮的公寓窗花,了解抽水站的功能,以及市場和廟宇的故事,原來我們的生活環境,有這麼多有趣美好的事物!
PARTⅢ 河與木—瓦磘溝急急棒
過去的瓦磘溝VS.現在的瓦磘溝大PK!在閱讀資料及走讀踏查之後,我們以木頭作為素材,呈現瓦磘溝今昔變化,將沿途地景變成一重又一重的關卡!快一起來闖關吧!
PARTⅣ 河與鋁—瓦磘溝風情畫
踏查過後,我們將印象最深的部分,透過變化萬千的鋁線呈現。每個人觀察到的特色都不一樣,拚成一幅瓦磘溝風情畫。沒想到吧!我們可是第一次接觸鋁線創作哦!



